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动态 > 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秋谈“秋冻”
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也是养生的好时机,在我国民间,有着“春捂秋冻”的说法。所谓“秋冻”,是指立秋之后天气转凉,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,而要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,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,提高皮肤的耐寒、抗寒功能,促进人体抵抗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秋冻一般宜在初秋,一般以15℃为准。如果气温降到 15℃以下,进入晚秋时节,早晚温差增加,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,气温急剧下降时,此时若再一味强求“秋冻”,就会适得其反,应加衣添被,无论外出还是居家都应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感冒或旧病复发。

哪些人不宜秋冻

1 、心脑血管病人

深秋季节气温下降,会使人的皮肤、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;加上秋季气候干燥,体内容易缺水,使得血液黏稠,血流减慢,导致心脑负荷加重,脑部缺血缺氧。易诱发心绞痛、急性心肌梗死、脑溢血、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。

2 、哮喘、支气管炎病人

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、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、抵抗力弱,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。吸入冷空气有时也是一种过敏原,会引起过敏性哮喘,所以还要注意口、鼻的保暖。

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就较差,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,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、咳嗽,扁桃腺炎、肺炎。

3 、胃病病人

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,特别是冷空气骤袭了胃肠,血液中的组胺增多,胃酸分泌旺盛,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使旧病复发。

 4、骨关节疾病患者

颈腰椎病、骨性关节炎、风湿病等骨关节病患者,受寒后会使血管收缩,血流减慢,滑膜反应加重,导致病情复发,疼痛加剧,活动受限。

5 、体弱、体寒的特殊人群

体弱的老年人、小孩,正处于身体免疫能力下降时期的肿瘤患者,体寒的女性,即便身体无病,也不宜过度秋冻。 体质虚弱、抵抗力差,避免寒冷侵袭,诱发病症及急性并发症。

4个部位不能秋冻

“秋冻”并不代表全身都要挨冻,人体有四个部位应注意保暖。

1、头颈部:中医学理论认为,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,气血皆上聚于头部,阳气旺盛,但头颈部同时也是散热、消耗能量巨大的部位。当头颈部受凉时,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,不利于脑部供血;向下容易引起感冒。故秋季应注意对头部的保暖。建议中老年人或体质虚弱的人外出时戴上帽子和围巾。

2、腹部: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;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,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,经期妇女尤其需加以重视。秋冬时节,女性应不穿露脐装。

3、足部:古人云:“寒从足下起”一旦足下受寒感凉,极易引起感冒、咳喘、腰腿痛、腰腹痛、小儿泄泻等病症。足下受寒,则百病始生,足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,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,足部受凉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变差,抵抗力下降,所以足部不宜“秋冻”。

4、关节部:尤其是肩关节和膝关节一定不能受冻。这两个部位如果受风寒“袭击”,容易出现发凉、麻木、酸痛不适等症状,久而久之还会诱发关节炎。

秋季养生

       1、坚持户外体育运动,提高人体免疫力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防身体着凉。

       2、保持良好、乐观的心态,避免元气外泄、耗气伤阴。

       3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,要减肥腻、少吃荤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、优质的蛋白质。

       4、关注气象预报,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,防止受凉。

       5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做到劳逸结合,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,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