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4日,是第30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:全面行动、全力投入、全民参与,终结结核。
肺结核至今仍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,每年导致上百万人失去生命,被誉为“沉默的白色杀手”。它不仅是“历史病”,更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威胁!早了解、早预防、早治疗,方能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!
一、什么是结核病?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(而非“结核杆分歧杆菌”)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。该病可累及人体除指甲、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,如骨结核、肾结核、淋巴结核等,但最主要发生在肺部,称为肺结核。通过规范全程的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,同时也能避免传染给他人。
二、肺结核有哪些症状?
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、咳痰。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,就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肺结核。此外,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盗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应警惕结核病,及时前往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规范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三、肺结核是怎么传播的?
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,易于在人群中传播。患者通过咳嗽、打喷嚏会喷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,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会引起感染。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,这些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肺结核病人。对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、免疫力低下者(如HIV感染者/糖尿病患者)、老年人、医务人员、在校学生等人群,建议每年进行胸部X光检查,一旦出现症状立即进行痰检或γ-干扰素释放试验。
四、如何治疗肺结核?
肺结核可防可治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会造成肺的损伤,影响身体健康、工作和生活,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。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,肺结核患者首次治疗多数可以治愈,恢复健康,同时保护家人免受感染。
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坚持规范治疗,极有可能发展成难治的耐药结核病。一旦耐药,治愈率低、治疗时间长、治疗费用高,社会危害大。
五、如果得了结核怎么办?
如果出现咳嗽、咳痰超过2周的情况,怀疑是得了肺结核,应尽早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。
如果在校学生确诊了肺结核,应主动向学校和老师报告,并接受治疗。符合休学条件的话应遵医嘱休学治疗。待传染性消失后,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学。
肺结核可防可治,得了肺结核不用怕。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,恢复健康,同时保护家人。
六、如何预防肺结核?
1、及时就诊
咳嗽、咳痰2周以上,应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
2、患者隔离
(1)肺结核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时,应避让他人、遮掩口鼻。
(2)吐痰时应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,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。
(3)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去,应佩戴口罩。
(4)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,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,保持居室通风,佩戴口罩,避免家人被感染。
3、提高免疫
加强营养,注意休息,提高人体抵抗力,有助于预防结核感染。
4、接种疫苗
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。
终结结核病,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进步,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。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,让我们携手并肩,做科普的传播者、健康的守护者。
- 上一篇:体质调理与体重管理方案:国药汉江康复科助您科学改善体态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