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动态 > 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越减越肥?可能是激素在“抗议”

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:节食数周,体重秤上的数字虽然短暂下降,但一旦恢复正常饮食,体重便迅速反弹,有时甚至超过减重前的水平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有人发现自己即便喝水体重也似乎有所增加,而身边的朋友却能大吃大喝依然保持苗条身材。

一、为何严格控制饮食却减重效果不佳?

这并非因为你的“意志力不足”,而是身体内的激素在发出“警报”,通过多种方式阻碍你的减重进程。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为了应对饥荒,身体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机制。当感知到能量摄入减少时,身体会自动进入“节能模式”,降低代谢、囤积脂肪,并频繁发出饥饿信号。这种保护机制由激素精密调控,而过度节食正是触发了这一机制。

二、激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体重增加?

1、瘦素减少:瘦素由脂肪细胞分泌,负责向大脑传递饱腹感。节食导致脂肪减少,瘦素水平下降,大脑误以为处于饥荒状态,从而增加食欲,特别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。长期节食还可能导致“瘦素抵抗”,即使体重反弹,大脑也无法接收到饱腹信号,形成恶性循环。

2、胃饥饿素增加:胃饥饿素由胃部释放,是引发饥饿感的关键因素。节食者胃饥饿素水平通常高于常人,尤其在夜间和清晨达到高峰。即使体重恢复,胃饥饿素水平仍可能持续偏高数月,导致暴饮暴食倾向。

3、胰岛素敏感性变化:长期低热量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,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,血糖更易转化为脂肪储存。恢复正常饮食后,身体会迅速储存能量,优先修复脂肪而非肌肉。

4、皮质醇水平升高:节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生理饥饿感会推高皮质醇水平,导致肌肉分解、基础代谢率下降,并促进内脏脂肪堆积,增加糖尿病、心脏病等风险。

三、为何有些人“不易发胖”?

1、先天基因优势:部分人携带特定基因变异,如FTO基因,使他们的食欲调控更为灵敏,饱腹感强且不易暴饮暴食。

2、代谢适应能力:长期稳定体重者,其激素系统对热量波动的调节更为高效,不易因偶尔的大吃大喝而触发脂肪储存模式。但通过后天的科学饮食和运动调整,仍有可能改善这一状况。

四、科学减重:如何平衡身体激素?

1、避免极端节食:确保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基础代谢率(女性约1200-1400大卡,男性约1500-1800大卡),每周减重不超过0.5公斤,以避免触发激素反抗。

2、营养均衡:高蛋白食物:如鸡蛋、瘦肉、豆类,能提升饱腹感,促进瘦素分泌。

3、膳食纤维:如燕麦、西兰花、奇亚籽,有助于延缓胃排空,抑制胃饥饿素升高。

4、健康脂肪:如橄榄油、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,可减少皮质醇分泌。

5、稳定胰岛素水平:选择低GI食物(如杂粮、薯类代替白米饭、甜点),避免血糖剧烈波动;运动后及时补充糖分,提高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效率。

6、改善睡眠与减压:确保每天睡够7小时,通过正念饮食和冥想等方式降低皮质醇水平,缓解压力性进食。

五、体重反弹后如何重启代谢?
若因过度节食导致代谢受损,可尝试以下方法:

1、阶段性维持体重:停止减重3-6个月,让激素水平逐步恢复。

2、力量训练增肌:增加肌肉量可提高基础代谢率。

3、周期性热量循环:如3天正常饮食+1天轻微热量盈余,帮助身体适应热量变化。

减肥并非“意志力战争”,而是“激素平衡的艺术”。学会与身体合作,让瘦素、胰岛素、皮质醇等激素回归平衡状态,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自然减重。记住,可持续的方法才是科学的减重之道。

1.png

       国药汉江医院内二科位于门诊综合楼7楼,是集内分泌、消化、肾病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,包括血液透析室和胃肠镜室。对消化系统疾病、胃肠道息肉切除、糖尿病、糖尿病足预防、甲亢甲减、各种急慢性肾脏病、肾功能衰竭及多种血液透析等进行规范化诊治。

开放床位57张,医师8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,高级职称4名。目前科室的特色治疗有血液透析、无痛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息肉切除治疗、幽门螺杆菌阳性治疗、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、无针注射胰岛素、糖尿病足足浴预防治疗、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等。

内分泌专业是十堰市重点建设专科,开展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,现有特聘三甲医院专家阎劲松主任每周四坐诊。

2.png

阎劲松

副主任医师,湖北医药学院讲师,公共营养师

湖北中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

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

擅长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、痛风、肥胖、高脂血症、骨质疏松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。

坐诊时间:周一、周四全天

坐诊地点:门诊综合楼二楼

吕益洪

国药汉江医院内二科主任

副主任医师

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

擅长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、痛风、肥胖、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治。

坐诊时间:周二、周三全天

坐诊地点:门诊综合楼二楼内科第二诊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