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,最困扰他们的问题之一恐怕就是便秘了。长期便秘不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还可能引发肠梗阻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腹腔感染,危及生命安全。别担心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简单又实用的促进排便小妙招,帮助长期卧床的患者缓解这一难题。
1、腹部按摩: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。按摩能够增加直肠蠕动,减轻腹胀感,助力排便。具体操作方法是:从腹部右侧开始,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,由右下腹向左下腹推进,顺着直肠的走行方向进行,每次按摩持续5至10分钟,每天进行2次。
2、手指直肠刺激: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神经肌肉痉挛,激发直肠肛门反射,进而促进结肠尤其是降结肠的蠕动。操作时,在食指或中指上涂抹适量润滑油,然后缓慢插入直肠。在确保不损伤直肠黏膜的前提下,沿着直肠内壁做环形运动,并在肛门内壁进行上下左右的缓慢牵伸,以此诱导排便。每次刺激持续1分钟,间隔2分钟后可再次进行。
3、选择合适的排便体位:一般来说,蹲位或坐位是比较理想的排便姿势,因为这两种姿势能够增大肛门直肠角,借助重力作用使大便更容易排出,同时也有助于增加腹压,减轻心脏负担。如果患者无法采取坐位,那么左侧卧位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对于截瘫患者,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装置来辅助排便。
4、指导患者增强腹肌运动:在患者排便时,叮嘱他们深吸一口气,然后向下腹部用力,做出排便的动作,以增强腹肌的收缩力。
除了上述小妙招,还有一套协助患者排便的“四步曲”,非常实用:
1、首先使用润肠剂,如常用的开塞露,润滑肠道,为排便做准备。
2、接着,用手指轻柔地抠出滞留在肠道末端的粪便,注意动作要轻柔,避免损伤肠道。
3、然后进行手法腹部按摩,按照前面提到的按摩方法进行,以促进肠道蠕动。
4、最后进行直肠刺激,按照前面提到的刺激方法进行,进一步促进排便。
此外,日常护理对于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状况也至关重要:
1、定时排便:依据患者以往的排便习惯来安排排便时间,培养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。通过训练,逐步建立排便反射。也可以选择在每日早餐后30分钟内进行排便活动,此时肠道蠕动较为活跃。
2、抬臀运动(桥式运动):这项运动能够有效锻炼盆底部肌肉。患者平卧,双下肢并拢,双膝微微屈曲并稍分开,然后轻轻抬起臀部,同时进行缩肛、提肛动作,每次10至20下,每天进行4至6次。
3、合理饮食:在饮食方面,多让患者食用蔬菜、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,以高纤维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。减少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,如牛奶、糖类等。保持规律的进食习惯,确保饭菜新鲜可口,以提升患者的食欲。同时,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,这样可以使大便保持松软,降低直肠排空的阻力,促进粪便在肠道内的传输。
- 上一篇:乍暖还寒,科学“春捂”守护健康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